再一次重启部落格

本文是Hugo下第一篇测试文档。

可能是孕妇效应吧,因为关注了几个推友的个人博客,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仍在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个人博客的blogger很多。我是一个被wordpress伤透了心的人(抑或懒的借口),再也不想去折腾那个臃肿而又过度设计的系统了,我只想能简单地在一亩三分地写写字。于是,我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很多博主(大约从2014年左右)就开始用静态(博客)网站生成工具来打理自己的博客,没有冗繁的后台,没有数据库,没有服务器,简简单单,网站页面免费挂在github一类可以托管页面的平台即可,稍微有点追求的,将页面解析到自己的域名即可。剩下的,就是打开任意一种支持markdown的应用,专心码字就行了。

竟然有此神器!那还等什么,部落格复活计划就此展开。

但其实还是掉了很多坑,从本月18日到今天,我才算基本把blog搞定,剩下一些“轻装修”的事情,留待慢慢研究和精装。我也不想写什么攻略,简单记录一下搭建静态博客过程中的一些坑。

首先是选择哪个工具了。用户量最大的是Jekyll,做为GitHub Pages官方绑定的构建工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它是用我一窍不通并且无甚兴趣的Ruby语言写的,遂放弃;第二看中的是Pelican,因为它使用我相对熟悉并且感兴趣的Python编写,然而通过搜索,发现pelican的生态貌似比较单薄,官方文档更新的也很慢,遂放弃;接着我又看中了Hexo,虽然Node.js也挺复杂,但勉强不是天书。而且hexo的生态非常活跃,检索出的结果非常多。于是下决心搞,然而,经过几个小时的研究,我发现我搞不定,比如无论我怎么根据攻略配置,用命令行始终无法运行本地程序。

无缘hexo,只有搞最后一个选择:hugo了。hugo使用更洋气年轻一些的go语言编写,和hexo有点同父异母的感觉。最终,我终于愉快地使用上了hugo搭建的静态博客——以及一个及其简约的theme。:)

其次,无论再认真自己的hugo攻略撰写者们,都会有意无意忽略掉一些他觉得非常浅显、是个人就应该知道,而恰恰你并不知道的细节!比如,几乎所有的作者在写到将网页发布到github page的环节时,写的都是:

1. git push 2.等几分钟刷新页面即可
 就完了!因为他们真的这样就发布成功了!而你并不是,你根本不会发不成功,因为作为一个github萌新来说,你不知道有权限push,还需要生成Github的SSH公钥并配置!对于程序员来说,天哪!这样用说吗?你难道连github都不会吗?对我来说,我……我真的不会,并且直到现在,无论是终端还是github desktop,我仍然没有打通——我使用了原始而又low逼的web页面Upload,拖拽,妥妥的!

第三,当解析域名时,攻略里的A记录解析的IP地址都是失效的,只有当你无法调通时,github设置里才会提示你:你可能使用的是过期IP,请点击XXXX获取最新的IP地址。

顺便奉上最新的可供ub Pages的IP地址: 185.199.108.153 185.199.109.153 185.199.110.153 185.199.111.153

第四,在iA Writer里,如果你在拼音输入发现,“”会自动变成中文半角双引号,导致格式错误,你必须切换回英文,再输出双引号。

第五,在github page里想要让个人域名使用https,需要绑定个人域名后等待24小时——我的差不多18个小时方生效。

第六,我至今还没搞定本theme的foot信息在哪里修改……:-(。。。搞定一个能用的主题不难,但如果没有任何基础的话,搞定一个自己看得上的主题千难万难。

第七,godaddy域名搞活动,还不错。特别是现在有中文站并且支持支付宝了,没理由不挑选一个自己的域名回来。我的域名tihu.me就是过期两年后,这次又从godaddy“赎身”回来了,耗资45元。当然,我花大价格(60元/年)同时购买了域名信息安全服务,这事儿极其非常特别尤其重要!上一次我险些因此GG,以后有时间(胆子大的时候)再讲这个故事。

第八,运行hugo服务时的两个报错(因hugo主题中过期的无效命令引起)至今没有找到调整位置……还好不影响发布。

总之,静态页面博客很好,从内而外散发着无印良品一般的性冷淡风,只需要对着.md格式发呆即可。迁移成本和维护成本极低,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书写上——当然前期还是得折腾,时间长短取决于个人。我花比较小的代价将能收拢的旧博文也一并纳入进来,它就像我个人的惜字塔一般,收拢了我的碎碎念。

在整个大家过程中,我最心水的Hugo主题是消夏录,然而作者并没有分享主题。最后给予我的能力,我选择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主题,来自小明plus。感谢作者,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这个简单主题的基础上,逐步慢慢地改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博客theme。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