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期生 (二十六仙话之一)

东晋的谢灵运写过一首《登江中孤屿》,诗云: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诗里的大致意思是,谢灵运在秀美的江南待得久了,仍有太多的美景奇观未能享受过,遥想昆山上的仙人英姿,方始相信一定会有安期之术,得以尽享天年。

安期之术,指的就是安期生的长生法术。安期生是位神龙见首不见尾、如假包换的仙人。在直到宋代方才初具规模、稳定下来的道教神祇系统里,安期生位列仙班但声名不显。在历史长河里露过潦草几面,还被误认为安期生与安期先生两个人来。

按时间顺序来说,安期生第一次显名是在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284年,燕国战将乐毅大杀四方,攻下齐国70余城,获封昌国君。昌国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看来就是70余城之一。历史上把乐毅归为法家代表人物,乐毅厉害到什么什么程度呢?记得诸葛亮不,他老人家尚未出山,躬耕于南阳之时,吹起牛来,就说自己是管仲、乐毅。蜀汉后来一直奉行先军政治,看来孔明的确是乐毅的衣钵传人。

乐毅攻齐一共花了5年,后来被即墨的田单使反间计,逼走赵国,最后郁郁而终。但他的儿子乐间却承袭了昌国君,虽然在赵国为将,但一直在齐地有族人和营生。乐家有一个后辈叫做乐臣公,秦军大破赵国的时候,跑到了昌国隔壁的高密,去钻研黄老学说,名显一时。而他的老师,颇为神秘,名号曰河上丈人。既无姓氏,也无来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上丈人擅长长生之术。

八十多年后,有一位老人在三门峡筑望仙台,拜见另一位老人。筑台的老人是汉文帝——注意,这里时间你没有看错,乐毅到汉文帝之间不过区区八十多年——被拜见的就是河上丈人。汉文帝读《老子》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河上丈人便把自己的读书笔记二卷本赠与他,并说:“我这笔记写了一千七百多年了,加上你,一共只有四个人看过,你可别随便给别人看。”一千多年的老神仙,那可是太擅长长生之术了。

河上丈人说自己只教了四个学生,乐臣公算一位,汉文帝算一位,还有一位有名有姓的,叫做安期生。安期生也住在齐地,不过在琅琊,临海而居,平时跟着河上丈人学习,是正经的衣钵传人,还兼职卖点丹药什么的。乐臣公跟着河上丈人学习的时候,安期生已经是个老头了,有多老呢?当地人管他叫千岁公翁。

过了几年,始皇帝已经统一天下了,东巡到了东海之滨,专门来见安期生,会晤了三天三夜,十分尽兴,想必便是那时,始皇帝对海中仙山,长生之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立即组建了由徐福、卢生等数百人组成的远航船队入海访仙。安期生临走之时,对始皇帝说,“这之后一千年,如果有事儿你就派人来蓬莱山找我。”显然后来始皇帝没来得及找他。

安期生虽然没能拯救秦朝,但却很认始皇帝这个朋友,后来西楚霸王高官厚禄邀请安期生出山辅佐他,安期生理都不理,拂衣而去。安期生当时还有个朋友,便是韩信的首席谋臣蒯彻,韩信被吕后玩死时说了一句遗言:“吾悔不用蒯彻之计!”说的就是他。刘邦听到这句话当然想永绝后患一并宰了蒯彻,然而蒯彻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平安上岸。

又过了几十年,有一位方士李少君(这位也是仙人)受万年也痴迷长生之术的汉武帝宠幸。李少君说:“我上次云游东海的时候,曾经在蓬莱山拜访了安期生。他招待我的枣,和西瓜一样大。这位仙人平时都住在蓬莱山中,不过不轻易见人,觉得有缘的才会见。”于是汉武帝像始皇帝一样,组建了庞大的船队寻访安期生,无果而终。李少君可能是觉得没面子,不久也尸解而去。这去的够决绝的,一般人都水遁、土遁,他直接尸遁。

李少君跑了以后跟着安期生一起修仙,估计是在海上待得久了,有些腻了,二人便携了蓬莱山上一峰,飞去了岭南,开辟了一座道场,这座道场后来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司马迁尊为“粤岳”,这便是罗浮山。罗浮山上后来僧道皆有,一度号称“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其中名声最显的是地母娘娘,地母便是女娲,道教尊为无上虚空地母无量慈尊。也不知是女娲娘娘鸠占鹊巢,还是安期生根本就是为地母拓的新店。

从此人世间便再无安期生的音讯,真个神仙风范。

唐朝上清派著名道士杜光庭是位了不得的人物,入仕当过光禄大夫,出世号称山中宰相。道教百科全书《道藏》里收录了二十七本他的著作,其中一本重要的编著叫做《洞天福地记》,其中详细记述了天地宫府图、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其中安期生独得两福地:七十二福地第二十安山(在交州北),为安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而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亦为安期生洽之。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