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宋江军事集团的籍贯问题

一、黄河夺济 中古中国,天下有五岳、五镇、四渎享受国家配祀。江、河、淮、济,是为四渎。 四渎之中,母亲河黄河因为地理原因,问题最大。早在五代之前,黄泛区便季节性地出现。黄河决口在水文上危害之一便是会抢夺其他河流的河道。北宋时,尚能控制黄河上游部分地区的宋廷便常常为防范黄河夺淮入海而伤透脑筋。 五代时期,黄河中下游的支脉汶水,从滑州决口,一路淹没汴、曹、单、濮、郓五州,最终在梁山以北汇入济水。并在这一代形成湖泊。这便是北宋时的梁山泊。今天济宁以北诸湖是其残存。 汶水夺济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济水河道彻底被黄河侵占,济水自此消失。 《水浒传》中的宋江义军自成立至被招安,始终活跃在梁山水坡为活动范围的境内,应当是山东本地反叛军事武装。然而,细究起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来历,却发现山东籍本土将领只占37.9%。在户籍制度严密的宋代,这超过六成的外来务工人员是从何而来的?  二、《大宋宣和遗事》 明代白话小说《水浒传》成书具体年代存疑,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参考的母本一是成书于南宋时期的话本《大宋宣和遗事》。该话本中已有三十六天罡星,但最大区别是并没有宋江。 二是真实历史中的宋江义军。与其叫做义军,不如称作是宋江三十六悍匪,转略十郡,行踪遍及山东、河北、淮河一带。堪称是宋代民间游击术大师。这里最明显的特征,除了规模小以外,就是宋江并没有固定的地盘。 三是洞庭湖钟相杨幺大起义。洞庭湖义军的地理环境,武装成员,甚至其最鼎盛时期的军队规模,与《水浒传》中水泊梁山最强大时的十万部众几乎一致。额外补充一句,洞庭湖义军后来是被岳飞岳武穆剿灭的。 可以说,《水浒传》在漫长的数百年成书过程中,不断地糅杂包括以上三点在内的各种资料,最终形成了书中版本。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作为偏安一隅的地方武装,为何人员构成如此复杂。

 三、梁山将领的籍贯 《水浒传》作为显学,历来研究籍贯问题的文章不在少数。本文限于水平,不在考据一途多加论述。但一些相关文章内关于中古地理名称的一些常见错误,需要为读者特别指出。 一是同名地名的甄别。例如书中来自北京大名府的将领不下五人,但他们并不是指今天的北京,而是河北邯郸。所谓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并不会变成北京玉麒麟。而在全书中唯一一位北京人,则是排名第五十七的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正经幽州人。 还有常见的一处错误是梁山水泊的水军将领,除了阮氏三雄是来自本地以外,几乎全部来自江州揭阳。此揭阳并不是今天的广东省揭阳市,而是江西淮水流域的揭阳镇。这一批将领全部是江西人士。 梁山泊并没有广东籍将领,但却有两位来自遥远的海南岛的将领,孙立、孙新兄弟。他们能融入梁山则是因为早早加入了登州势力。 二是籍贯语焉不详者。例如花和尚鲁智深,很多人会将其归入甘肃渭州。但今本《水浒传》中并没有确凿文字,只有鲁提辖自称关西延安府人氏。关西历来指代潼关以西的关中盆地,无论花和尚到底是甘肃人还是陕西人,都确凿无误的是西北人。 三是完全没有籍贯。三十六天罡基本都可以找到出身说明,像前文鲁达这样有争议的已经是特例了。而在七十二地煞中,完全不提出身的将领有十名左右,例如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这类人物只有将其归属于出场时的势力范围。  四、三大地域集团

从梁山将领的籍贯分布情况,我将其分为四个梯度,三大地域集团。 独占第一档的自然是山东本地势力。他们中天罡星高达十三人,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都有,以底层吏员为统治核心。这其中,山东集团又分为三大势力,一是梁山土著将领,后来都为底层将领和情报系统;二是梁山草创集团,以花石纲饭醉团伙为核心;三是最大的宋江势力集团,这是他真正的心腹骨干。 第二档是河南、河北、江苏、江西,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是包括山东在内的北宋京东路(后分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的东部主战场。

这一集团以河淮两条明确的地理界限,可以分为河北、中原、淮河三大阵营。但这三十五人中,籍贯并不是联系他们的纽带,相反,文官、武官和底层胥吏泾渭分明,身份认同才是第一位的。 第三档人数最少,但都能独当一面,或有过人的本领。因为他们来自战事更加激烈,环境更为恶劣的陕西路,是宋、辽西夏交战的前线。在北宋一朝,西军的战斗力都是被肯定的。来自西军地方的将领往往桀骜不驯,独立性远高于其他地方。 第四档的十一个人来自八个省份,且天南海北极其分散,所以不可能再以地域为纽带形成独立势力。这些人物的籍贯也与其能力或剧情没有关联,只是单纯的背景介绍。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