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十年的兰陵萧氏

公元492年,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已经七十二年了,正合地煞之术。北方的拓跋魏政权年号太和十五年,南方的萧齐年号永明十年。

黄河以北,拓跋鲜卑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在两年前失去了他们乾纲独断的冯太后,终于走到了平城时代末期,迎来了真正的改革时期。孝文帝拓跋宏大展拳脚,整顿吏治,行均田制,并且,正在为一年后的惊天大计划——迁都洛阳——做各种各样、明里暗里的准备工作,例如将自己改名为元宏。

这一年的四月初四祈天仪式,对拓跋皇室来说,显得尤为具有象征意义。他们提前一年派使前往南边的萧齐政权,以便对方能有重要的使臣出席今年的祈天仪式。国都平城的城西建造了巨大的祠天坛,树立起七七四十九根高大的木人。其中最中心的是七根巨木。这便是草原政权神秘的七木主天神祭祀。

萧齐朝廷如约派出了由两位官员领先的出使队伍。可惜的是,在北魏政权看来,来使地位不显,实属一般。要知道,前一年北魏派往萧齐的使臣可是御史中丞李彪和太常少卿蒋少游。

南朝出使队伍的正使年仅十二岁,名叫萧琛。一听姓氏,以为他是萧齐皇族。其实不然,萧琛的确出生于兰陵萧氏,但不是皇族,而是属于萧氏两房中的皇舅房。

兰陵萧氏并不是汉晋时期的世家,崛起时间较短,主要靠成为宋武帝刘寄奴的亲舅舅,依靠外戚身份才一跃而起。此时皇舅房随着萧齐代宋已经逐渐没落。正经的皇室属于齐梁房这一支——当然,齐梁房这个称谓显然是后人起的,当时没人能想到这一房能连出两朝皇帝,萧齐之后,还有萧梁。

年仅十二岁的萧琛,祖父萧僧珍父亲萧慧训都已经不是什么显贵忠诚,只有一个堂伯父萧慧开属于皇舅房的嫡系,继承了一个县侯的爵位。所以,已经是没落第三代的萧琛凭什么能当上南朝使臣的首席呢?注意,在《梁书》的记述里,有萧琛在永明九年智对北朝使臣李彪的桥段,但我认为是不大可信的,当时他年仅十一岁,受职区区司徒记事,在齐武帝萧赜的御宴上是压根没有发言的机会和资格的。

萧琛能够出头,一是在小小年纪就攀上了尚书右仆射王俭老大人,成为了他的主簿——按照他当时不足十岁的年纪,其实就是书童一类的角色。第二点则是他很早就进入了南朝非常非常重要的“永明文人圈”。混圈子,年纪不是问题,资历才是最重要的。

这便要提到永明十年访问北魏的南朝副使,范云,时年41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甘居人下,给十二岁的娃娃做副手,凭什么?凭的是他二人都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属臣,此次的出使北朝也是由竟陵王一手操办的。“永明文人圈”即是以竟陵王萧子良为中心的南朝文士集合。夸张地说,这个圈子对日后中国文学史和佛教史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姓名 年龄 永明十年(492) 生年 卒年 死因
萧琛 51 12 480 531
范云 52 41 451 503
萧衍 85 28 464 549 饿死
沈约 72 51 441 513 处斩
谢朓 35 28 464 499 处死
王融 26 25 467 493 赐死
任昉 48 32 460 508
陆倕 56 22 470 526
萧子良 34 32 460 494

“竟陵八友”

竟陵王萧子良,齐武帝萧赜的次子,文惠太子最亲密的二弟,后来也险些成为萧齐皇帝,可惜功亏一篑。历代都有如萧子良一类的“贤王”角色,身边能人辈出,但自己最终一事无成。萧子良有两大贡献,一是集合南朝文人于自己左右,史书上留下了“竟陵八友”的名号,重要产出是“永明新体诗”。讽刺的是,“竟陵八友”里并不包括萧子良自己,说是因为他是王爷所以没被列入吧,这八友里竟然还混进去一个后来更加史书留名的梁武帝萧衍。

“竟陵八友”的名号或许并不完全是依据萧子良诸多文士(或者君臣)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后人硬攒出来的。看一下永明十年这八友的年纪,最大的沈约51岁,范云41岁次之,萧子良自己也将将32岁,萧衍28岁,正是能谈得到一起的年龄。只有一个奇怪的萧琛年方12岁,竟也混在八友里边,着实有些奇怪。

萧子良的第二大贡献便是礼佛,常常聚集起在京城活动的僧侣搞斋戒,大理推动佛教文化在南朝的推广。他的粉丝梁武帝萧衍后来变本加厉,留下了很多史书上的笑话。但也正是得力于这二位的大力推广,我们直到今天仍念念不忘“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说一句,萧衍实际上是比萧子良高一辈的。萧子良是兰陵萧氏-齐梁房-齐这一脉里齐武帝萧赜的次子,而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和齐高帝萧道成一辈的,也就是说他和齐武帝萧赜一辈,那他本人算是萧子良的族叔了。而萧琛作为另一房的子嗣,已经很难论了,只能勉强按年龄算个子侄辈,毕竟他可是和梁武帝同为“八友”的。

难能可贵的是,十二岁的娃娃萧琛在永明十年出访北魏的见闻,被史书记录了下来,成为了后世研究神秘的草原政权的重要史料。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兰陵萧氏作为南朝两朝的缔造者,对文学和文化的继承传播史功不可没的。虽然皇家不遗余力的推行佛教,但当时道教在江南的发展也是极为蓬勃的。

还是在永明十年,有一个年仅五岁的萧氏子弟,名叫萧子云,他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堂弟,他的老爹萧嶷是齐武帝萧赜的二弟。萧子云在正史中最大贡献是写了《晋书》一百一十卷,是一位妥妥的皇家史官。最后却是和篡了他亲大伯位子的族叔梁武帝萧衍,一起在侯景之乱中活活饿死的,也算是尽忠”萧“事了。

但是萧子云在道教谱系系统里却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这在崇佛的南朝似乎另类,但在当时实属平常。萧氏当国时,大量的兰陵萧氏子弟过起了魏晋名士一般的隐遁生活。萧子云在庐陵(今属江西吉安)找到了一座福地洞天:玉笥山郁木洞,过起了修仙生活。《道藏·天地宫府图》里明确录写了萧子云隐居于道家七十二福地里排名第九的郁木洞,与地仙赤鲁班一起快乐做神仙。他也是早期道教里为数不多的皇族成仙的人物了。

注:本文图片均由AI draw绘制。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